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比特币代理 >

深度丨为什么说元宇宙的发展是大势所趋,而不是偶然?

到了2021年底,科技圈和投资者圈在过去的两年中没有听到比这更好的故事了。 当然,除了国内前两年兴起的社区电子商务商之外,它被列为勉强受资本欢迎的赛道,但其他似乎都不怎么喧嚣。 你可能没见过像O2O和共享自行车那样被资本追逐的领域。 互联网创业怎么样了?

相比之下,从2017年开始,海外投资机构热衷的投资领域可能是区块链,但受国内一些政策的影响,很少有知名机构押注于区块链和Crypto领域。 因此,面对大西洋另一边的火热,国内的机构们也在寻找下一条互联网水平这样的大路线。

直到两个月前,“Metaverse”(原宇宙)一词突然引起了媒体的热烈讨论。 现在回头看,如果是有名的媒体,好像会报道原宇宙的新闻,在个别平台上也会制作原宇宙的主题,但至今也有不少人对这句话说“丈二的僧侣很头疼”。

元数据

简单理解元宇宙

首先,从感觉上讲,我们可以把元宇宙定义为虚拟的现实世界。 是什么意思呢? 就像我们睡觉时做的梦一样,我们知道那可能是梦,但真实感依然会叹息。 另一方面,元宇宙就像创造了现实的、可创作的梦想。

但是,在体验方面,原宇宙更强调真实性和体验的可获得性、对隐私和安全的渴望,因此原宇宙的边界可能比我们所做的梦想要大。 因此,有人称之为“新一代互联网”,但近日阿里巴巴达摩院XR Lab负责人谭平在“阿里巴巴2021年度云栖大会”上重申了这一观点。

当然,有人可能会说,原宇宙是一群科技精英和投资者创造的另一个炒作概念,只不过是为了在资本市场上讲更好的故事,但实际上是这样吗?

从媒体来看,人们不喜欢从头到尾发声,所以媒体教程有一个“反作用”的技巧? 或者,也称为“改变看法”。 也就是说,大多数人在说好话的时候,都会勇敢地站起来说坏话。 这样的话,可以博得大众的目光,也有一定几率成为爆文。 所以,从很大程度上说,这是媒体的观点,不是思考逻辑的结果。

事实上,笔者倾向于认为原宇宙是时代的趋势。 就像2010年乔布斯在旧金山发布了iPhone4手机一样,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是无法抗拒的。 只是,我们将从四个方面证实这一观点:是正好在此时打开原宇宙潘多拉的盒子,还是经过一段时期终于来到了原宇宙的尽头? (

元数据

硬件更新迭代:从收音机到VR

1901年,意大利无线电技术人员高卢莫马康尼成功发明了可以横渡大西洋的电波,之后设立了世界第一家无线电工厂并取得了专利。 正式开始进军千家万户是因为kdka广播电台的出现,1920年11月20日,kdka广播播出了第一次广播。 由于沃伦哈丁击败杰米考克斯当选总统,kdka广播也作为世界上第一家真正的无线电广播电台而闻名。

据波士顿学院传播学教授、芝加哥广播通信博物馆教育部主任迈克尔凯斯介绍,在这两年中,美国有500家电台和约150万家电台,美国每个大城市都有自己的电台。

之后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广播风靡全球,上世纪初期席卷全球家庭,90年代在我们国内依然畅销,是许多老一辈获取最新信息的重要来源。

后来有了黑白电视,有了彩色电视,人们从声音世界变成了图像信息,节目的丰富度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可以说电视成了很多80后小时候的记忆。

20世纪90年代中叶、1946年,世界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摩尔电工学院诞生,开始了我们熟悉的信息化高速发展,迎来了持续到现在的网络时代。

当然,互联网时代的另一个重要转折点是移动智能手机的普及,也就是乔布斯创建的王国,带来了更多的创新,颠覆了我们的生产生活。

分析机构Strategy Analytics的最新研究显示,截至2021年6月,全球一半人口拥有智能手机,约40亿人,但智能手机在10-15年前正式开始进入市场。 其增长率惊人。

面对如此大的用户,智能手机将如何发展,我们不得不思考。 人们日常社交娱乐设备将如何发展? 智能设备制造商会面对增长的迟缓来造车吗?

让我们看看另一组的数据。 根据IDC的数据,2021年第一季度全球VR头出货量比去年同期增长52.4%。 展望未来,IDC预计2021年VR头部出货量将比去年同期增长28.9%,但这受制于疫情带来的供应问题,因此从长期来看VR头部市场增长依然非常强劲,IDC报告显示全球出货量2025年将增长2860。

另一方面,全球知名的VR游戏《Beat Saber》 (中文常称为“节奏轻剑”) 3月销量超过400万部,付费DLC歌曲超过4000万部,收益超过1亿4000万美元,远远超出市场预期。

从数据可以看出,智能手机的增长率在减缓,但VR设备在经过萎靡期后开始展现出真正的活力。 虽然IDC预测VR头的出货量今后将不足3000万台,但这一数据显然低估了市场的增长率。 毕竟,今年一季度全球VR头出货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52.4%。

我们知道VR器件将成为元宇宙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就像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一样。 如果90年代有人给你用手机买东西,或者每天沉浸在这个世界上6个多小时,你会觉得这是疯子,但现在这是事实。

那么,未来呢? 人们会像扔掉收音机和电视一样,扔掉智能手机,找到下一个硬件产品吗? 那么,它会成为VR设备吗? 它承载着原始宇宙的基础硬件吗?

按照这个思路想下去,谁会成为原宇宙的史蒂夫乔布斯,哪个硬件又会成为iPhone4那样卓越的产品?

元数据

z时代的消费者变化

如果硬件的变化还只是“小担子先放”,那么人的结构和消费者的变化就是可见的变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曾经年轻或苍白的80、90后现在也成了青壮年,但不得不承认,被称为z世代(定义为95后00后)的新种子选手正在悄然成长。 据年初统计,z代网络活跃用户已超过3.2亿,占移动用户总数的28.1 ) ) questmobile数据)。

数据显示,z世代的上网时间每月接近175小时,超过所有网民的35小时。 以每月480小时的可活动时间(减去睡眠的三分之一的时间)计算,这一比例接近日常活动时间的40%。

另一方面,z世代也被称为网络真正的原住民,他们在文章中有网络的陪伴,也许走在了时代的前沿,所以他们的网络使用特点越来越鲜明。

根据QuestMobile2020“Z世代”洞察报告,z世代的用户画像包含“动漫”、“明星”、“游戏”三个重要标签,因此盲盒经济、雄性IP经济、面部经济、

我们在谈到z世代时,必须提到目前月球上有2亿3700万以上的年轻用户(18-35岁用户占78% )的b站。 人们从以前的不理解中,接受了其中的一些文化,如二次元、虚拟偶像、弹幕文化等。

在今年的“双十一”活动期间,淘宝举办了“天猫双11首届原宇宙艺术展”,其中的虚拟角色AYAYI受到众多年轻用户的欢迎。

另外,关于z世代的其他数据也值得关注。 视频娱乐形式很受z世代欢迎,每人每月花在视频娱乐上近50个小时。 从这个数据中,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出为什么文字内容的开放率越来越低,还是年轻用户的选择是未来的方向。

但是,由此,当视频的表现方法越来越受网民欢迎时,我们不得不考虑下一步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我们也不得不考虑VR/AR的视频可能会带来更有趣的体验。 因为是更有趣新潮的东西,所以z世代们会拒绝吗? 毕竟,许多“90后”眼中看不太清楚的盲盒正在成长为上千亿个市场。

仔细想想一件事,科学技术的进步已经超出了大多数人的想象,人类一方面作为创造者不断适应,另一方面也不断创新,但这也是社会和科学技术与人类历史互补发展的原因,我们谁都可以逃避这个螺旋上的漩涡,

元数据

瘟疫带来的大变局

回顾过去两年发生的重大社会事件,不得不承认疫情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不知道这场至今持续了几十个月的疫情最终会带来什么样的变化,但站在这样的窗口考虑其内生的逻辑,恐怕是出于突然的危机

就像著名的历史学家、畅销书《人类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对疫情有什么看法一样,再过几十年,当人们回顾历史时,如果他们还记得新冠引发的肺炎疫情,他们所记得的不是疫情本身,而是“啊,啊,

这句话似乎印证了过去两年的一些变化。 正如有名的视频会议软件Zoom的股价上升一样,在新型冠状病毒大流行期在家工作备受关注。 虽然一些地区的疫情已经有所缓解,但一些科技公司似乎已经感受到了数字办公室的好处,这只是表象,更多的变化正在暗中涌动。

美国企业科技研究院(ETR )去年9月对1,200名不同行业的首席信息官进行了调查,预计最终到2021年,全球34%的员工将永久在家工作,但在新冠灾祸之前,在家工作的员工人数将达到2021年

以薄片为例,2020年疫情期间,薄片11个业务部门约70%的客服人员实施了“居家工作”,部分部门的在家工作人员比例接近85%。 结果表明,由于不受办公室干扰、上下班时间等影响,在家工作的人能够完成更多的工作。 于是,今年8月,sheetrip开始了“2021混合动力办公室试验”,通过半年的A/B测试验证了在家工作的真正效果。 考试组的工作人员每周三和周五在家工作。

当然,我对薄片之类的实验结果很好奇,但是数字化办公室的趋势很多,成为了新冠灾祸中很多企业的选择。 也就是说,微软、推特、Facebook等海外大公司宣布允许员工们永久在家工作。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家工作的变化只是疫情带来的比较明显的变化。 事实上,我们需要逐渐跨越物理空间的限制,找到新的平衡。 但是,如果某个产品不跨越物理空间也能“送到”,这样的痛点就会带来Facebook构建的“原宇宙会议”,Facebook可以看到原宇宙更大的潜力。

同时,物理空间的飞跃使得成千上万的人能够同时在线听音乐会。 这是今年4月,《堡垒之夜》年与美国著名说唱歌手Travis Scott共同在世界各大服务器上演的名为“Astronomical”的“沉浸式”大型演唱会,吸引了2770多万玩家,但这是现实世界的。

一方面我们渴望疫情早日结束,另一方面我们必须正视疫情带来的影响,为了适应它,我们必须开始改变。 毕竟,历史上所有重大的历史性变化都带来了新的变化,这次也不例外。 今年7月,奥斯陆国际和平研究所和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根据官方数据,过去一年半的死亡人数(400万人)相当于1982年以来所有世界战争中阵亡人数的总和(现在接近500万人)。

也许多年后回顾这段历史,真的会有感慨,那场疫情的影响会这么远吗?

元数据

过去30年新技术的融合

当我们将时间维度纳入历史进程时,瘟疫、科学技术和人类发展之间似乎出现了一个十字路口。 新科技产品需要更新迭代以适应新兴消费者的崛起,疫情的影响加速了某些进程,特别是数字化,看到浮现在遥远未来的事物加速来到了我们身边,原宇宙就是这样的存在。

回顾过去30年的科学技术发展,用“颠复”来形容也不为过。 特别是进入20世纪20年代以后,可以直观地看到5G加速,物联网设备迅速进入人们的生产生活,人工智能从alpha go开始了新的征程。 同时芯片领域仍在遵循摩尔定律发展,包括区块链和Web3.0落地,也看到了互联网更高的使用追求。 当然,也有越来越轻量化的VR/AR设备。 这是真正的科学技术进步。

被誉为“最接近理查德费曼的科学家”的迈克特古马克在《生命3.0》中对未来的生命进行了新的定义,称为“生命3.0”。 具体来说,未来的生命不仅可以设计自己的软件,还可以设计自己的硬件,最终完全摆脱变形金刚一样的进化束缚。

迈克斯的生命3.0符合人类的进程,也许接近科技进步的极限,但作为血肉的我们一方面可以通过科技的外衣从天而降,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科技产品获得体验和链接。 前者是科学技术的显性化,后者是科学技术的显性化,就像微软公司和脸书一样,他们都是时代的产物。

那么,到了今天,马斯克凭借制造新能源汽车、SpaceX、智能机接口的科学技术,成为世界第一富裕阶层,特斯拉的时价总额也突破了万亿美元,与老牌科技公司相比,马斯克似乎代表了一个新的时代。 在这样的背景下,谁会成为同一时期的“Facebook”和“微软”?

目前,在有限的想象空间中,原宇宙似乎可以承载下一个万亿美元市值的公司。 区块链技术也总结在了原宇宙中。 毕竟,电子商务、娱乐、社交似乎可以在原宇宙中重新创造一次,但这三个方向在过去的30年中诞生了很多巨无霸,所以这次不一样吗?

元数据

总结

最后,让我们再回到主题上来。 要说“为什么元宇宙的发展是大势所趋”,那是因为智能设备来到了新的进化点。 因为消费者迎来了变化。 疫情带来的百年巨变,各种技术也来到了新的入口。 这些触点之一至少看到了元宇宙的样子。

我们古人有句古话叫“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好像是“屁股决定脑袋”,但原宇宙的发挥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令人向往。 毕竟,数百年前我希望与世界相通,所以50多年前互联网带来的信息无缝链接,根据某种过渡逻辑,下一个想象是即使身处车内,“大沙漠的烟雾笔直,长河也会圆滚滚”

当然,我们看到了许多科技公司不断增加符号太空课程,但按照创新逻辑,真正具备非凡创新的产品可能很难从大玩家手里出来。 即使有,内部孵化和创新的可能性也很高。 本来,大船难以掉头的故事在《基业长青》中也很少见。

五年前是区块链最好的创业期,甚至是荒地的巨大冒险岛。 但是,现在区块链从山野走向殿堂,意味着更多的束缚和既定的玩家。 但是,区块链带来的应用还处于初期,区块链原宇宙的效用才是理解真正“原宇宙”的伏笔,也许并不是重构虚拟世界这么简单。

商业世界有经典的故事。 100年前,街上充斥的还不是汽车,而是各种体型的马车。 因此,那时人们担心不断增加的马车会带来铺天盖地的马粪危机。 1898年举行了历史上第一次以马粪为主题的国际会议,后来马粪危机过去时,马车也退出了历史舞台。

当然,如果马车故事中的几十万车夫不选择适应车的到达,后半段可能只会在游乐园和农场度过。

那么,原宇宙真的会来吗? 我想可能比汽车代替马车的时间要早。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